正體
文章
文章
传讲《诗篇》注意事项

我通常不喜欢“不要如何”的文章。它们听起来好像是一些傲慢的百事通在告诉大家他们犯的所有错误。我的目的不是要让你沉浸在对过往讲道的后悔情绪中,也不是要让你在扮演精英主义者的过程中获得某种病态的快乐。我当然不是想让你和你所爱的《诗篇》之间心生嫌隙。

我在这里有一个主旨,我想用一系列的方式来具体说明。这个主旨是:不要孤立地传讲《诗篇》。

不要孤立地传讲《诗篇》

讲道人读《诗篇》时,常常不顾《诗篇》的各种背景。但我们不应该把《诗篇》中的个别语句与整首诗的文学结构隔离开来,不应该把个别诗篇与整卷诗篇的上下文隔离开来,也不应该把《诗篇》作为一个整体与旧约或新约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因此,这里列出了一个“不要”的清单,这些清单都与不要把《诗篇》从作者所要表达的上下文中孤立出来有关。

我想说明的是:我认为个别的诗篇作者希望在整首诗的上下文中读到这些短语和句子,而我认为把整本《诗篇》放在一起的人是有目的地这样做的,并希望读者以特定的顺序来解释《诗篇》。《诗篇》的这种排列方式与旧约其他部分的模式和应许有关,那些排列《诗篇》的人意在激发我们的希望和期待,而我们发现新约也声称实现了这些盼望和期待。

不要把《诗篇》从其文学语境中孤立

《诗篇》作者都是诗人,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 25:11)。如果你想看到作者所要表达的美妙话语,你就必须在银网子中思想。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理解《诗篇》中的某一行,你就必须理解你所读的那篇诗篇的文学结构。

以《诗篇》12:6 为例,它赞美了神话语的纯净。这句话在《诗篇》12 篇的上下文中是怎样的呢?通常情况下,《诗篇》的结构是交叉平行的,所以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是相互对应和阐释的,第二句和倒数第二句,第三句和倒数第三句也是如此(以此类推)。在这种结构中,关键语句位于中间。通常,这些中心语句会追溯到开头,并预示着结尾。思想一下这如何体现在诗篇12篇中。诗篇的交叉结构是这样的。

12:1,虔诚人断绝

      12:2–4,恶人夸大的舌头

            12:5,耶和华应许要为困苦穷乏人伸冤

      12:6–7,耶和华的纯净言语

12:8,恶人的升高

第一节讲到敬虔和忠心的人如何受到威胁,最后一节讲到恶人如何到处游行。在 2-4 节中,我们发现关于说谎之人与他们的谄媚和自夸的陈述,与 12:6-7 中对神纯净话语的高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诗篇》12 篇的中心(5 节),耶和华宣告他将救出第一节所谈到的濒临断绝的虔诚人,并对第 8 节到处游行的恶人发表讲话。接着,第 6-7 节不仅颂扬神纯净的话语,并且与第 2-4 节恶人的谎言和自夸形成对比,也承认相信神会遵守他在第 5 节所做的应许。

在你的讲道中,不要错过《诗篇》作者所构建的文学结构,其中充满美感、传达意义。

不要把《诗篇》从整卷诗篇中孤立

我在这里的劝告不单单涉及到从一首《诗篇》到另一首《诗篇》的传讲(关于这一点请参考我对《诗篇》42-48 篇的讲道)。除了相邻诗篇之间的这类联系外,远处的诗篇之间也有更广的联系。注意到这些联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篇》中一些比较困难的语句。

比如,《诗篇》137:9 就很震撼。“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这里的“摔”字和《诗篇》2:9 中使用的是同一个希伯来动词:“你必用铁杖打破他们,你必将他们如同窑匠的瓦器摔碎。这个词语的关联让我们看到,《诗篇》137 篇祝福的是主在《诗篇》2 篇中所提到的大卫的子孙,将来的君王。此外,《诗篇》2:10 对叛逆的王给予严厉的警告,催促他们要有智慧,顺服主所膏的王,以免“在道中灭亡”(2:10-12)。我敢说《诗篇》137:9 形象地、怜悯地警告那些拒绝悔改的恶人,如果他们拒绝听从《诗篇》2 的告诫,“以嘴亲子”和“投靠他”(2:12),他们和他们的子孙结局将会如何。

在非常现实的意义上,《诗篇》中每一行的背景不仅是整篇《诗篇》,而且是整卷《诗篇》

不要把《诗篇》从旧约其余部分中孤立

这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话。理解《诗篇》最重要的背景是更早出现的经文请看《诗篇》29 篇。大卫首先呼吁神的众子将荣耀归于耶和华(29:1-2)。然后他赞美耶和华声音的能力(29:3-9),然后说到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29:10-11)。

我们还能在哪里看到同样的画面?回顾《创世记》6-9 章。《诗篇》29:10 中坐在洪水之上的主,就是《诗篇》2:1-4 中坐在天上的主,嗤笑那些阴谋推翻他和他受膏者的人。

《诗篇》不仅指向更早的经文,如大卫在《诗篇》72:17 中祈求亚伯拉罕的祝福(创 12:1-3)将应验在神应许从他后裔中兴起的王身上(撒下 7:14)(参创 12:3;撒下 7:9),而且还指向后来的经文。例如,生活在公元前 1000 年左右的大卫在《诗篇》72:8 中祈祷,希望从他后裔而出的王“要执掌权柄,从这海直到那海,从大河直到地极”(参创 1:28)。被掳归回后,约在公元前 520 年,撒迦利亚预言说,当王谦谦和和地骑着驴(亚 9:9),那王的权柄“必从这海管到那海,从大河管到地极”(亚 9:10)。撒迦利亚在预言大卫君王时,引用了《诗篇》72 篇。

不要把《诗篇》从新约中孤立

新约圣经的作者们以预表的方式解读《诗篇》,他们认识到救赎历史中的模式,这些模式最终在耶稣身上得到了应验。例如,大卫真的是被一个他所信任的密友出卖了,这个人吃了他的饼,后来又抬起脚跟反对大卫(诗 41:9)。大卫可能指的是像亚希多弗这样的人,他是大卫自己的谋士,但他却加入了押沙龙的叛乱,企图推翻大卫(见撒下 15-17)。所以在《诗篇》41 篇中,大卫描述了自己的经历。但他也看到了他的经历与早期人物如约瑟和摩西经历之间的对应关系,他们也被自己的亲属,甚至是与他们最亲近的人(约瑟的兄弟,创 37;米利暗和亚伦,民 12)所拒绝和反对。如果说大卫期待在约瑟、摩西、大卫身上反复出现的模式,会在神应许从他后裔中所兴起的王的经历中得到应验,这是过分解读吗?

在通读了整部《诗篇》的基础上来检验这一假设,我认为,这正是大卫在《诗篇》中所做的事情:他在描述自己的经历,但他明白自己的经历是以前在圣经中看到的事件模式的再现,他期待这一模式能在神应许给他的后裔中得以应验(例如,见诗 18:50)。

所以,在《约翰福音》第 13 章,耶稣警告门徒,说其中有一个人要出卖他,并说:“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约 13:18;引用诗 41:9)。大卫在《诗篇》41:9 中没有预言未来;他是在描述他自己的经历。而耶稣在《约翰福音》13:18 中并不是说实现了对未来的预言,而是实现了一种预表的模式。像大卫一样,耶稣明白约瑟、摩西和大卫之间的预表关系,耶稣知道他们所预示的,会在他身上得到应验。而我认为,这完全符合大卫在《诗篇》41 篇中所要传达的意思。

不要孤立地传讲《诗篇》——脱离其直接或广泛的背景。愿神通过你的口祝福他的话语,愿《诗篇》中的情感成为神子民的心跳。


译:CCL;校:CCL。原文刊载于九标志网站: How (Not) to Preach the Psalms

作者: Jim Hamilton
2020-12-14
讲道
圣经学习
七十七期
诗篇